中微子60年
1930年,沃尔夫冈·泡利提出了一种新的不带电荷的微小粒子的存在。这种粒子被假设为非常轻,或可能根本没有质量,且它几乎不与物质相互作用。恩里科·费米后来将这种神秘的粒子命名为“中微子”。
大亚湾合作组获2023年度欧洲物理学会高能与粒子物理奖
2023年4月24日,欧洲物理学会高能与粒子物理分会宣布,因“发现短基线反应堆电子反中微子消失,首次测定中微子混合角θ13,为探测轻子的电荷-宇称破缺铺平了道路”,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持的大亚湾合作组和韩国RENO合作组荣获2023年度欧洲物理学会高能与粒子物理奖(High Energy and Particle Physics Prize of the European Physical Society)。
MicroBooNE 实验的第一个结果显示没有任何无菌中微子的迹象
美国能源部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 MicroBooNE 实验的新结果对一种被称为惰性中微子的理论粒子造成了打击。二十多年来,这个提议的第四中微子一直是早期物理实验中发现的异常现象的一个有希望的解释。发现一个新粒子将是一项重大发现,也是我们对宇宙理解的根本转变。
用幽灵粒子——中微子,探索时空的结构
中微子是一种几乎没有质量、难以捉摸的“幽灵粒子”,它们能够毫不费力地穿过几乎任何物质,不会减速或者改变方向,不受阻碍地进行超长距离的旅行。正因如此,这些携带着有关它们来源信息的粒子,其实扮演着宇宙“信使”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