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工程师们正建造和测试高亮度大型强子对撞机(HL-LHC)的一部分,其中费米实验室的几个部件成为焦点。HL-LHC是世界上最强大超级对撞机的一次重大升级,将于2030年代初启动。
2025年6月17日,在位于瑞士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超导磁体测试中心,美国众议员基思·塞尔夫、布莱恩·巴宾、杰伊·奥伯诺尔特和谢里·比格斯与物理学家伊曼纽尔·采斯梅利斯,在一台美国产的包含超导磁体的低温组件旁,讨论美国对大型强子对撞机高光度升级的贡献。图中从左至右依次为:塞尔夫、采斯梅利斯、巴宾、奥伯诺尔特和比格斯。 图片 来源:CERN
科学家和工程师正通过高亮度升级让大型强子对撞机更强大,此次升级将大幅提升粒子碰撞收集的数据量,为罕见物理现象提供新见解。为确保新组件能协调一致运行,CERN开展了HL-LHC弦线测试,该测试在隧道内安装一排相互连接的磁铁之前进行。
负责弦线测试的CERN工程师玛塔·巴伊科介绍:“我们正在复制加速器位于CMS实验左侧的部分,这将使我们能够表征各个组件的集体行为。”大型强子对撞机由数百万个部件组成,协同引导并加速粒子至略低于光速。弦测试可让工程师验证升级过程中经单独测试的部件(部分在美国制造和测试)在安装到HL-LHC地下100米处碰撞点周围前能否协同工作。
美国能源部费米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HL-LHC加速器升级项目负责人乔治奥·阿波利纳里表示:“所有设备都已到位,都将以标称电流运行;它是真正的LHC,但长度只有100米,而非完整的27公里。”
弦测试中首次亮相的部件在费米实验室开发、组装和测试,包括四块四极加速器磁体,它们已于今年早些时候从费米实验室运往CERN。巴伊科称它们是拼图的最后一块。这些四极杆每个重25吨,包含聚焦穿过其核心质子束所需的一切,包括由新型超导材料制成的线圈。
阿波利纳里称,它们都基于铌三锡技术,这是人类首次在加速器中使用该技术。目前的大型强子对撞机磁体由铌钛合金线圈制成,可在粒子加速器中产生高达8特斯拉的磁场,但对于计划中的高光度升级来说不够强,因为升级后的LHC将在更小的束流体积中容纳两倍的质子。相比之下,铌三锡合金可承载更大电流,产生的磁场比铌钛合金高出约50%,但铌三锡合金难以加工。阿波利纳里说:“它非常脆,因为需要高温热处理才能制成超导体。”
21世纪末CERN建造大型强子对撞机时,美国科学家就开始试验使用铌三锡作为未来LHC加速器磁体的基础。巴伊科说:“我们的美国同事是这项新技术的先驱,当时我们合作紧密,最终能够制造出完全相同的线圈,还能将美国线圈和CERN的线圈放入同一个四极子中。”
费米实验室和CERN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已花二十多年为HL-LHC做准备,弦测试是安装新磁铁前的最后检查。据巴伊科介绍,工程师们最近完成了所有磁铁的连接,目前正在对整个系统进行压力测试。他们计划9月份将链条冷却至零下456.25华氏度(约 -277摄氏度),仅比绝对零度高1.8摄氏度,希望年底前将链条的电流提升至17300安培。巴伊科表示:“这是一个巨大的项目,没有任何一个实验室能够独自完成,我们需要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