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块约3小时上门_快餐200带吹电话号码_附近约100块一小时

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科研人员首次观测到新核素铝-20

2025-07-21 09:00     来源: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铝-20 核素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与合作者在原子核的奇特衰变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新核素铝-20,并发现其通过稀有的三质子发射模式进行衰变。相关成果于7月10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目前,人们已经发现了3300多种核素,其中不足300种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稳定核素,其余均为不稳定核素,会发生放射性衰变。常见的衰变模式有α衰变、β-衰变、β+衰变、电子俘获、γ跃迁以及裂变等,这些衰变模式在20世纪中叶前已被发现。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核物理实验装置与探测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在远离稳定线的原子核的衰变研究中陆续发现了多种新的衰变模式。上世纪七十年代,科研人员首次观测到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质子的衰变现象,即单质子放射性。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又发现了极缺中子原子核同时放射出两个质子的奇特衰变模式,即双质子放射性。近年来,实验上又相继观测到三质子、四质子乃至五质子发射等更为稀有的衰变现象。这些奇特衰变模式为研究远离稳定线原子核的结构提供了重要的谱学手段。

本研究中,科研人员基于德国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的碎片分离器装置,利用飞行中衰变实验技术测量了铝-20衰变产物(即三个质子与剩余核氖-17)的角关联,首次观测到新核素铝-20的三质子发射现象。铝-20位于质子滴线外,比自然界稳定存在的铝同位素少7个中子,是迄今实验上发现的最轻的铝同位素。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铝-20基态通过级联的质子—双质子发射的两步过程进行衰变。作为中间态的镁-19基态具有双质子放射性,它通过同时发射两个质子衰变为氖-17。铝-20是实验上发现的首例具有“子核”双质子放射性的三质子发射核。

研究团队利用伽莫夫壳模型和伽莫夫耦合道方法开展了理论计算,合理地再现了本实验测得的铝-20衰变能,预言了其基态自旋宇称。研究表明,在铝-20与氮-20这对镜像核体系中存在同位旋对称性破缺。

该研究深化了人们对质子发射现象的认识,对寻找原子核存在极限和理解质子滴线外原子核的结构与衰变具有重要意义。

该工作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联合德国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复旦大学等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合作完成。论文第一作者为近代物理所副研究员徐晓栋。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图1:铝-20三质子发射示意图。(图/徐晓栋)

图2:铝-20基态及其一条激发态(衰变能为3.6 MeV)的衰变纲图。(图源/Physical Review Letters)



推荐阅读

中广核辐照更名中广核华瑞

近日,随着中广核辐照技术有限公司成功更名,中广核华瑞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走进公众视野。从攻坚加速器研发,到深耕辐照加工,再到多产业链布局,中广核华瑞三级跳的背后,是一部持续创新、不断突破的进化史。中广核华瑞1.0:开启加速器研发制造征程2009年,随着国内食品安全、医疗灭菌、材料改性等领域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公司应势而生,开启了辐照电子加速器研发制造之路,实现了多款加速器的研发销售闭环,业务延伸至电线电缆、医疗灭菌等多个行业,市场份额... 2025-07-30

曹志坚:以身许核的国产放射源“拓荒牛”

在伽玛刀肿瘤治疗、工业无损检测、工农业辐照育种等多个领域,密封放射源犹如一位深藏不露的隐形工匠,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在过去,国内密封放射源长期依赖于进口,这成为制约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中国同辐老一辈核工业人、中核高通原总工程师曹志坚,投身核工业40多年,在核技术应用领域,克服重重困境,踏出了一条从受制于人到自主研发生产的艰辛道路。他以开拓创新的精神与智慧,躬身实践两弹一星精神,薪火相传强核报国、创新奉献... 2025-07-29

重现87年前的实验,为第一个氘氚聚变发现者正名

近期,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与杜克大学的物理学家合作,重现了一项1938年的实验——首次观测到氘-氚(DT)聚变。一直以来,学界普遍认为氘氚聚变是在1942年曼哈顿计划的伯克利会议上提出的,但实际上该实验启发了曼哈顿计划关于氘氚聚变的研究。而这项早期实验和当时的实验者阿瑟·鲁利希几乎被遗忘了。如今,复原实验确认了阿瑟·鲁利希核心结论的正确性——他得到了正名。相关成果发表在与 1938 年论文相同的 Physical Review 期刊上。氘氚... 2025-07-27

原子能院在核裂变微观理论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近日,原子能院核数据重点实验室在核裂变微观理论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首次将傅里叶形状参数化方法引入协变密度泛函理论体系,有效克服了传统球谐函数展开方法在描述大形变及碎片分离组态时的局限性。 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物理期刊《Physics Letters B》(《物理快报B》),论文第一作者为原子能院核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李泽宇,通讯作者为核物理研究所陈永静研究员和西南大学李志攀研究员。基于球谐函数参数化(左)和傅里叶形状参数化(... 2025-07-27

经合组织核能机构:全球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发展态势向好但存挑战

经合组织核能机构最新版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仪表板显示,截至2025年2月,全球对SMR兴趣浓厚,有51个SMR设计处于预许可或许可流程中,开发商与场址所有者间开展了85场积极讨论。(图片:OECD NEA SMR 仪表板)美国国家能源局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仪表板列出127种SMR设计,较上一版98种有所增加。自2024年版以来,获至少一项资金来源或承诺的SMR设计数量增加81%,目前有7种设计正在运营或建设中,大量项目有望实现同类首创部署。(图片:OECD NEA SMR 仪表板)... 2025-07-25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