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块约3小时上门_快餐200带吹电话号码_附近约100块一小时

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核领域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2025-03-09 11:36     来源:中国环境APP      核聚变 中国环流三号 核技术
近日从中核集团两会代表委员记者见面会上了解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成为核领域代表、委员频频提及的关键词。

“核工业作为高科技战略产业,既是世界科技前沿与战略制高点,也是战略性、基础性、前沿性、颠覆性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辛锋表示。

在这个人工智能爆发增长的时代,如何让核工业与科技共舞?在中国“人造太阳”创造“亿度千秒”世界纪录的背后,我们距离用上核聚变发出的电还有多远?

两会代表、委员纷纷将目光聚焦于科技创新方面的热点议题,为推动我国核事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打磨基础研究“金刚钻”

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四代核电高温气冷堆首堆、多用途模块化小堆“玲龙一号”首堆、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

图为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中核集团供图

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国之重器,正逐渐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技术核心的利器。

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辛锋表示:“加大核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对全面建设科技强国、提升核领域国际竞争力意义重大。”

在核工业科技创新的漫漫长路上,基础研究犹如灯塔,赋予前路光明。

“基础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石,主要从底层和源头解决关键技术问题。”辛锋向记者强调了基础研究在当下的重要性。

欲揽“瓷器活”,得有“金刚钻”。那么,如何打磨好基础研究这颗“金刚钻”?

对此,辛锋给出答案:“一方面,急需加大对基础性、前沿性理论研究的投入,鼓励科研人员勇闯未知领域;另一方面,需要积极促进原创技术的转化应用,提升核工业基础研究能力,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辛锋呼吁,加大核工业基础研究投入,全力打造先进核能原创技术策源地,为核领域科技创新提供高质量投入保障,激发科研院所创新活力和积极性。

推进核工业数据中心建设

在人工智能扑面而来的当下,“全力以赴去拥抱”是核工业应对新浪潮的态度。

近日,中广核集团、中国核电、华能集团等多家涉核企业相继宣布,已完成DeepSeek大模型私有化部署,全面接入企业自有的AI大模型,为核能行业提供更多智能化解决方案。

核工业与数字化技术的和谐共舞已非新鲜事,但在我国核能领域产业链上下游以数据中心为基础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当下,仍有困境需要突破。

“当前,核领域仍缺乏覆盖全产业链的行业性数据中心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核工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副总工程师,中核工程党委书记、董事长徐鹏飞表示。

“推进核工业数据中心建设”是徐鹏飞关注的重点方向。他表示:“数据中心的建设,将促进数据要素的高效流通与利用,从而有效降低整个产业链的协同成本,形成核工业产业链数据资产,赋能研发设计、采购、建安、调试、运维等全生命周期提质增效。”

“希望国家统筹核工业数字化转型,构建以数据和软件为中心的核工业数据中心及数字发展生态;加强自主可控能力的建设,推动构建核工业数据内部开放共享与高效利用的机制;加强人工智能专项支持,赋能核工业产业发展。”徐鹏飞表示。

核聚变有望在2050年前后商业化发电

在我国核能发展过程中,“热堆—快堆—聚变堆”核能三步走战略是长期坚持的方向。“聚变堆”作为核能三步走战略的最后一步,寄托着人类迈向能源自由的美好愿景。

1月20日,中国“人造太阳”再创世界纪录。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首次实现一亿摄氏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

“人造太阳”向世界敞开大门。据介绍,在国际合作与开放平台建设方面,新一代人造太阳作为ITER“卫星装置”面向全球开放,吸引17家国际科研机构参与联合实验,提升我国在聚变技术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万物生长靠太阳,童谣里唱的“种太阳”,正在全人类的努力下从愿景走向现实。距离我们用上核聚变技术“人造太阳”发的电,还有多久?

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聚变领域首席科学家段旭如在见面会上给出答案:“按照我国核能发展战略,其应用预计在本世纪中叶(约2050年前后)实现,预计2045年左右进入示范阶段,有望在2050年前后商业化发电。”

段旭如进一步表示:“‘中国环流三号’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目标是验证聚变堆物理与工程相关技术的可行性,核心任务是实现‘聚变点火’,还不是直接发电。后续,还需突破稳态运行、材料与工程、经济性等瓶颈。尽管挑战重重,但‘中国环流三号’的技术突破,已为可控核聚变能源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推荐阅读

中国同辐与秦山核电开展交流 深化双方核技术应用产研合作高层协调机制

7月23日,中国同辐党委书记肖亚飞一行到访秦山核电,与秦山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潜就进一步深化双方高层协调机制,协同推进集团公司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交流。秦山核电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尚宪和,党委委员、总工程师费志松,中国同辐党委副书记霍颖颖,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黄立参与交流。会上,秦山核电、中国同辐分别汇报了2025年1月双方建立高层定期协调机制以来,在钴-60、碳-14等核素以及放射源的研制、生产、销售方面取得的工作进展... 2025-07-28

NANO Nuclear Energy加入加拿大核协会 共推核能技术发展

7月24日,NANO Nuclear Energy宣布正式加入加拿大核协会(CNA)。该协会自1960年成立以来,一直是加拿大核工业的核心倡导组织。据加拿大新闻社报道,加拿大核技术每年通过替代化石燃料减少80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并供应全球50%的钴-60(一种用于癌症治疗和医疗设备消毒的放射性同位素)。随着小型或微型核反应堆等下一代技术的引入,加拿大有望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核工业的领先地位。加拿大核协会首席执行官兼主席乔治·克里斯蒂迪斯表示:我们热烈... 2025-07-28

国际核技术应用研讨会在越南举行

近日,胡志明市核能中心举办了题为从国际研讨会到核技术在越南文化遗产保护和材料研究中的应用提案的科学研讨会,旨在交流信息、促进科研合作。2025年7月22日研讨会开幕式上,高级研究员、副教授胡孟勇博士介绍了其代表越南参加两个著名国际科学论坛收集的材料,这些信息对开辟潜在应用研究方向、为中心未来科研活动带来实际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会上,执行委员会和代表就相关项目交换意见并展开讨论。越南代表宣读了题为《基于k - 零点归一化... 2025-07-26

俄罗斯托卡马克反应堆技术项目工作组首次介绍会举行

7月16日,俄罗斯托卡马克反应堆技术项目面向等离子体部件(PFC)和边缘等离子体工作组第一次介绍会在相关研究所顺利举行。会议聚焦多项关键议题,围绕COP材料的选择展开探讨,深入研究了等离子体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机制,还交流了此类相互作用的建模方法和模拟测试情况。此外,会议着重讨论了延长COP材料使用寿命的方法,特别是防护涂层和高强度冷却等相关问题。除科学技术问题外,此次会议还对工作安排以及各组织间为解决相关问题开展的合作进行了讨... 2025-07-24

中科大等离子体物理与聚变工程系开发新的仿星器三维高温超导线圈设计程序

众多磁约束聚变路径中,仿星器(stellarator)利用独特三维磁场约束等离子体,具有稳态运行、免疫破裂等优势,其聚变功率与磁场的四次方成正比。高温超导(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 HTS)材料具有极高的载流能力,因此在提高核聚变功率和减小装置尺寸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然而,最常见的规模化应用高温超导材料稀土钡铜氧ReBCO具有独特的电磁和机械性能,对仿星器三维线圈的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近日,等离子体物理与聚变工程系先进仿星器课题... 2025-07-14

阅读排行榜